西安美陈设计:名人纪念馆设计,如何设计好名人纪念馆?
陈列是名人故居纪念馆表达人物主体、传达人物精神的重要形式,以往国内名人故居纪念馆展览设计的缺陷在于过于老套昏暗,历史老照片的堆砌与过多文字史料的说明使展览丧失了生命力。如何使观众在参观中从历史的聆听者转变为历史的参与者与感悟者,如何与时俱进,与观众建立亲切感与融合度,使其从中获得追求和坚持崇高理想与信念的精神力量。
1.明确人物定位,展现人物多元人生
在人物类纪念馆的展陈设计中,首先应对该人物的生平作全面且深度的调查了解,以此提炼出个性鲜明且具有高度思想性的人物定位,摆脱人物脸谱式展览模式是纪念馆展陈设计的一大趋势。以“百年张学良”展览为例,该馆以往所作的张学良人物专题展中,偏重于对人物进行歌功颂德式的展览,而忽视对其个性化人生观的展现。“百年张学良”展览中,在传达张学良精神信仰的同时,更多增加了对其五彩斑斓人生故事的多方位、多角度、多细节的展现。
2.强调精神品格,注重人物思想发展变化
历史名人作为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伟大思想和支持他们获得尊重的精神信念都成为后世学习的重点。在名人故居纪念馆的展陈设计中,平铺直叙的表现人物事迹无法有效地烘托这些伟人的精神层次。强调精神品格,注重人物思想的发展变化,多侧面展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和个性风采,塑造饱满的人物形象和独特的人格魅力至关重要。
3.第一人称叙事,消除历史人物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感
第一人称叙事在人物纪念馆的展陈方式中不失为一种创新式的叙事模式,一方面,第一人称叙事有利于消除历史人物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感。例如位于南京师范大学附中内的鲁迅纪念馆,尝试用鲁迅自述的口吻讲述故事,为观众塑造一种亲临其境之感。另一方面第一人称叙事有助于构建时间与空间的架构,使观众体会人物内心所想所感,极具体验感。
4.与建筑对话,与空间线条相呼应
名人故居纪念馆展览纪念氛围的营造十分重要,主要建立在语境与情境的交融和呼应上。我国名人故居纪念馆中,所用建筑中有许多为历史遗存下来的古代建筑,其建筑本身也具备可供参观的独特历史风采,这些建筑多以民居、庙宇、祠堂、殿阁为主,历经沧桑,积蓄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未来名人故居纪念馆的展陈设计中,更多偏向在保留建筑物原貌的基础上,利用建筑物的历史感与沉重感,借以塑造人物形象。
5.突出重点,提高展览感染力
名人故居纪念馆的展览愈加避免历史人物生平似流水账记录的设计方式,展览内容在编排与设计上通过做大放小,详略得当的方式,设定展览重点,突出展现人物生平重要的事件节点,突出表达更能够打动观众的经历亮点,提高展览感染力,使观众得到更为良好的参观体验。
6.多媒体技术应用更为广泛
多媒体技术在人物类纪念馆展陈中的应用愈加广泛,利用声音、灯光和还原场景进行情景模拟、触摸屏技术、手持交互方式(PDA)等技术的运用为更好的表达展陈内容、拓宽展览思路提供可能。但多媒体技术在名人故居纪念馆中终究为辅助品,起衬托作用,既不能喧宾夺主,又要发挥好“配角”的作用,是多媒体技术在纪念馆展陈设计的应用中值得思考的重要命题。